图片来自网络
01
上海能成为国际大都市,除了它独有的文化和历史赋予外,建筑也决定了它的命运。
最早,一说起上海,就是高楼大厦的代名词,特别是“上海大厦”、“国际饭店”等这些建筑成为了上海的LOGO,印在旅行袋上全中国跑,拎包的感觉不输给现在背爱玛仕、LV等大牌包。
哼,这些小包有什么用场?放得下几条中华牌香烟和几瓶茅台酒吗?
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说不定就是从拎麻袋开始,到拎旅行袋的发迹过程。
上海大厦
听说吉祥航空公司的发起人王均瑶就是拎着一麻袋钱上了绿皮火车的,后来,他千方百计托人搞来一只印有“国际饭店”的旅行袋,并发誓要把生意做到国际上去。
后来,他不但在上海的肇嘉浜路上造了一幢大楼,还开起了飞机,真的全世界飞了。
凡是成功的总想造高楼,因为高楼大厦代表了经济实力和在这个城市的地位。
同样,一个城市和国家,高楼林立就代表着国力和城市发展的成果和象征,谁造得高谁就在这个城市称雄,被称为地标大王。
可惜的是,王均瑶造的那幢大楼永远无法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地标,那怕他的飞机飞得再高,那是飞机的使命,但在上海要成为建筑的地标,就要看这个人的命了。
示意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