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口衆多初期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新加坡成熟的經商環境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歷經了40多年的歷史沉澱及發展演變。新加坡認爲,只有發展高附加值的創新科技產業才能讓自己的經濟獲得長遠發展,所以,新加坡矢志不渝堅持產業經濟的轉變。以下是新加坡初期大力發展的產業:
1.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早期新加坡的工業主要是製造植物油、化妝品、假髮、蚊香、發膏、金銀紙甚至還有樟腦丸,附加值高一點的行業,就是拆船和廢鋼軋碾。通過傢俱製造、機械組裝、日用品生產等行業,新加坡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並且使得GDP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失業率降至3.6%。
2.發展農業產業
新加坡在種植業結構上,大力發展果樹、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新加坡以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等爲主。在糧食結構上,主要限於魚類、蔬菜和水果等。這種多樣性的農業產業結構有助於滿足當地需求,同時也爲農業出口創造了條件。
3.升級製造業
新加坡逐漸發展起了製造業,從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技術含量產品過渡。特別是電子、石化、零部件和精密工程這樣的高附加值產業企業開始扎堆出現。將計算機技術和電子產業作爲重點領域,投資於計算機技術和電子製造工業的發展。
4.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
從九十年代後期到2000年,新加坡以信息產業爲中心的知識密集型經濟開始發展起來。投入鉅額資金,尋求更高的經濟增長。新加坡加大了對研究與開發、設計、工程、信息科技、電腦、電腦附件製造業等電子行業的投資,促進了信息產業的全面發展。
5.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
新加坡也開始發展造船、修船業、鑽油設備、煉油廠等資本密集型產業。近年來,新加坡逐漸轉變爲金融、航運、石油化工、生物醫藥和創新科技等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中心。
新加坡在初期發展階段,藉助其勞動力豐富的人口,積極發展了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農業產業。隨着時代變遷和國情發展,新加坡轉變發展方向,通過升級製造業、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和資本密集型產業,逐步提升經濟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