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錢幣(中華歷史貨幣考察)
中國古代錢幣是中華文明中的一道奇妙的景觀,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最早的貝幣、布幣、錢圓、刀、布到後來的銅錢、鈔票,不斷的演變出千奇百怪的錢幣形式,現如今成爲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遺產。
一. 貝幣、布幣和錢圓
中國最早的錢幣是貝幣。貝幣是用蚌\蛤等貝殼加工製成的貨幣。這種幣有固定的形狀和重量,在商貿交流中使用。而後,採用布幣逐漸成爲一種廣泛使用的交換形式。最早的真實鑄幣是古代戰國時期,一種稱爲“錢圓”或“圓錢”的貨幣形式。錢圓是將銅胚用錘子敲製成形狀,然後利用刻字技術在高的或凸起的部分上刻劃文字以畫圖案。此後,鑄造技術的不斷髮展,取代了原始的錢圓使用,銅錢便開始流行起來。
二.銅錢和千年帝王錢
銅錢是人民羣衆普遍使用的錢幣,從漢朝末年到清朝初年一共流通了約兩千年。銅錢現有組局較全的有晉代的“五銖”,唐代的“開元通寶”,宋代的“真錢”等。而四川省境內曾經發現的漢代“千年帝王錢”是最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此類錢幣正面印有漢代五帝和百足蜈蚣的圖像,背面則印有方孔和貨幣的權重重量。
三.元代鑄幣中的通用貨幣和鈔票
在中國古代,在大量鑄造銅錢之外,還出現過通用貨幣和鈔票。其中元代鑄造的通用貨幣和鈔票是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收藏價值的。元代通用貨幣常稱爲鐵錢,又稱“鐵製四川行昌鈔”,是當時四川重要貿易市場貨幣的代表。而元代的鈔票爲當時世界上最早使用的鈔票之一,其圖案繁美,印製精良,至今仍爲收藏界和博物界所珍藏。
總的來說,中國古代錢幣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遺產,對於研究中國的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同時,通過中國古代錢幣的研究,也開拓了人們的視野,使我們更加瞭解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