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博文龍鈺鑫
9月份起,各地陸續進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集中徵繳期。按最新標準,居民醫保個人最低繳費標準每人每年增加20元,即由2024年的380元增至2024年的400元。
提高標準,三湘時評丨可不可以增加一箇檔次當然是一件大好事!因爲老百姓獲得了更多實惠。這是一項民生福利,個人多繳20元,與此財政多補助30元,實際保障水平提高了50元。這樣,萬一生病了,報銷金額比原來多,進一步減輕了個人和家庭的負擔。毫無疑問,爲了個人和家人的健康保障,應及時參保繳費。
但是,實際生活中也存在着另外的一面:有的人不想繳費了。這是因爲,要享受每年1070元的醫保福利,必須自己先繳400元。對一般人來說,400元不多。然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主要覆蓋的羣體是沒有固定收入、無法享受職工醫保的城鄉居民,主要是農村居民。這一人羣往往經濟並不寬裕,特別是對於要負擔四五口人開支的農村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得拿出1000多元至2000元來,確實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他們中,有人說,農村的養老金一箇月才150多元,3個月的養老金纔夠繳醫保。有人說,只想給老人小孩繳,青壯年進醫院少,繳了也沒用上。每年到了集中徵繳期,基層幹部總是苦口婆心“勸繳”,面對上級單位考覈的壓力,鎮村墊錢“代繳”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平心而論,對一些有特殊困難的羣體,國家給予了相當大的資助。例如孤兒、重度殘疾人員、優撫對象、低保對象、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有的全額資助,有的部分資助。但是,這也得“盡力而爲,量力而行”,也不能全部兜起來。特殊困難羣體之外的人羣,還得另外想轍。
政策的善意要闡釋清楚,羣衆的困難也應充分考慮。那麼,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可不可以像職工醫保或者養老金一樣,也分幾個檔次徵繳?或者至少增加一箇檔次——一箇繳費標準低一點、保障水平也低一點的檔次,讓這部分人儘量留在醫療保障網上?
多一箇檔次,對老百姓來說,就多一箇選擇;就我國基本醫療保險事業來說,這也許就是讓分層分類的精細化服務,從惠及特殊困難人羣到輻射每一箇普通居民的開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