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创业 手机 疯狂 坏人 华人 发明 自己

「地税印花税怎么算」谁能给我讲解一下美元和指数的关系?

美元指數與美元走勢分析

自從2001年以來,反映美元兌西方主要貨幣匯率變動的美元指數已經形成明顯的下跌趨勢。美元指數從2001年7月初的121.02下跌至2004年2月18日的最低點84.42,累計下跌幅度達到33.54%,強勢美元在事實上已不復存在。 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仍然以美元定價爲主,世界各國外匯儲備中美元佔70%左右水平,美元匯率走向對商品交易市場、期貨市場及各國經濟利益再分配格局等均具有重要影響。我們下面將從歷次美元指數大幅波動的主導因素以及市場波動特徵等角度分析判斷美元中期走向格局,並探討其對基本金屬市場的期貨價格走勢的影響。

一、美元指數大幅波動的主導因素

最近30年來,美元已經經歷了兩次危機,第一次危機爆發於1973-1976年間,危機爆發標誌是美元和黃金的徹底脫鉤以及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第二次危機爆發於1985-1987年間,危機爆發標誌是《廣場協議》的簽署和美國股市的股災。我們從2001年的這一輪美元調整,表面上看是布什政府對90年代中期後民主黨政府所奉行的“強勢美元政策”調整的結果。現任美國財政部長斯諾於G7財政部長會議上發表的關於“強勢美元政策”的講話,被普遍視作美國推行弱勢美元政策的信號。政策改變的背後,仍然是經濟因素在起作用。按照高盛公司的預測,美國未來10年預算赤字將達到5.5萬億美元,經常項目下貿易赤字將超過GDP的5%,雙赤字局面的持續是美元政策由強轉弱的基礎。更爲不利的是美元利率處於45年來的最低點,低利率與美國反恐戰爭導致國際資本流入逆轉,難以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綜合起來,雙赤字、低利率、恐怖襲擊這三大因素導致國際資本外流是此輪美元中期貶值趨勢形成的基本原因。對照三次美元中級調整趨勢的主導因素,主要經濟增長力量發展差異所導致的國際資本流動及其引發的匯率機制變動是主要原因。每一次產業轉移與新興強勢增長區的出現,都意味貨幣利益格局的再分配,最終體現在新匯率機制的形成上。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變將促使此輪調整的儘快完成。

二、美元指數中期市場波動特徵分析

據有關人士統計分析,過去30年的美元市場中期波動中,美元的每一輪上漲或下跌都呈現一定的規律和週期性——平均每一輪的上漲和下跌行情大約持續5-7年。從過去的統計數字來看,過去30年中,美元指數總共大約有17次顯著的逆勢回調或反彈,其中10次反彈或回調的幅度超過10%(相對於週期大勢)。上述統計分析顯示,大約每2年出現一次顯著幅度超過5%但小於10%的逆勢反彈或回調,大約每3年出現一次幅度超過10%的逆勢回調或反彈。這種波動幅度超過10%的顯著逆勢次級波動,可以粗略地看作波浪理論中的修正浪。波浪理論對走勢分析,2001年121.02展開的美元中期調整趨勢已經運行完主跌的第三段,因第三段出現延長,未來的再次回挫低點區也仍然在84-85區域。由於美元指數的80-85區域是20多年來的底部區域,一旦被擊穿將對世界金融體系的穩定構成破壞性影響,所以政府聯手干預不可避免,該區域近兩年內仍然具有較強支撐作用。關注美元是否出現預期的顯著逆勢修正行情時應注意:一是利差因素是否有改變的跡象;二是反恐安全形勢是否出現積極變化;三是雙赤字導致的國際收支狀況是否有趨好跡象;上述三因素的改變情況將決定逆勢修正行情的力度與方式。

美元指數是個相當概念,反應美元貶值還是升值,目前美元指數爲79左右,不和以前比較,光禿禿的一箇79誰也不知道是大是小,美元指數的反應方式是通過6種匯率,其中歐元臉最大,由於各種匯率是變化的,美元指數也是時刻變化的,美元指數漲,那些東西一般跌,道瓊斯指數和我們的大盤意思差不多,美元指數漲,我們的股票一般跌,我們做股票的參考外盤一般希望早晨起來一片紅彤彤,除了美元指數綠幽幽

美元指數的計算如下:美元指數=50.14348 ×(美元\歐元)^0.576 ×(美元\日元)^0.136×(美元\英鎊)^0.119 ×(美元\加元)^0.091 ×(美元\克朗)^0.042 ×(美元\瑞士法郎)^0.036

從公式也可以看出,歐元兌美元匯率對美元指數的影響最大

你想要瞭解指數變化與美元的關係還是美指變化對其他的影響呢?我就暫且這麼跟你解釋一下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USDX)它類似於顯示美國股票綜合狀態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美元指數顯示的是美元的綜合值。一種衡量各種貨幣強弱的指標。

USDX是參照1973年3月份6種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化的幾何平均加權值來計算的,並以100.00點爲基準來衡量其價值,如105.50點的報價,是指從1973年3月份以來其價值上升了5.50%。

USDX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籃子貨幣的綜合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

美元指數上漲,說明美元與其他貨幣的的比價上漲也就是說美元升值,那麼國際上主要的商品都是以美元計價,那麼所對應的商品價格應該下跌的。美元升值對國家的整個經濟有好處,提升本國貨幣的價值,增加購買力。但對一些行業也有衝擊,比如說,進出口行業,貨幣升值會提高出口商品的價格,因此對一些公司的出口商品有影響。若美指下跌,則相反。

美元匯率與商品價格的關係淺析

貨幣是商品價值的衡量。商品的價值提高,則貨幣相對貶值,商品的價值減少,則貨幣相對升值。美元作爲一種全球性貨幣,它的匯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商品貿易的價值。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主要以美元定價爲主,世界各國外匯儲備中美元佔65%左右水平,美元匯率走勢對商品交易市場、期貨市場及各國經濟利益再分配格局等均具有重要影響。受美元匯率波動影響比較大的有黃金、原油、金屬等大宗商品。本文主要探討美元匯率的波動對商品市場的影響程度,以及美元對其他商品價格的關係。 一、美元匯率與黃金價格

黃金是一種貨幣儲備,雖然美元實際上擔當着黃金在以前的職能,黃金還是對貨幣政策有一定影響的,是對付通貨膨脹的一種手段,它對美元是一種替代作用。黃金的在市場上的主要職能是儲備貨幣和避險工具。目前儲備貨幣的職能有所削弱,歐盟的許多國家在進行拋售黃金,一定程度上壓制了金價的上漲,另一方面,黃金成爲了人們爲防備美元資產下跌而採用的防範性資產。因此,黃金的價格應該是同美元匯率呈負相關的關係,實際上的行情走勢也證明了這一點。

美元強弱是影響金價高低的重要因素。這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美元是世界公認的硬通貨,美元和黃金都是國際儲備資產,美元堅挺就削弱了黃金作爲儲備資產和保值功能的地位。其次,美國GDP約佔世界GDP的1/4強,對外貿易總額世界第一,世界經濟深受其影響;而黃金價格顯然與世界經濟好壞成反向關係。第三,世界黃金市場一般都以美元標價,美元貶值一方面勢必導致金價上漲,另一方面,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對於其他貨幣的持有者來說就顯得便宜了,這將會刺激對於黃金的需求。在20世紀末金價走入低穀人們紛紛拋出黃金,就是與美國經濟連續100個月保持增長,美元堅挺關係密切。所以,美元走勢與金價應是反方向變動的關係。不只黃金,其他的貴金屬,比如銀,其價格的波動也同美元有很大的關係。白銀的價格歷來同黃金有很深的相關性,以致人們採用黃金白銀比來表示白銀價格。但是,白銀的價格同黃金相比,市場供求的影響更加深。98年以後的世界白銀價格同黃金價格就開始分道揚鑣了。但總的來說,白銀價格同黃金價格關係密切,也同美元匯率關係密切。

從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美元大幅度貶值開始,世界黃金價格漲勢凌厲,從70年的35美元/盎司,漲到了1980年的最高位:830美元/盎司。此後黃金價格相對穩定,一直維持在300至400美元的區間波動,90年代中期黃金價格有所下落,這是因爲美國經濟形勢良好,美元堅挺的緣故。下圖是1992年到2007年世界黃金價格與美元指數的趨勢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黃金價格和美元指數的負相關的關係比較明顯。由於黃金以美元標價,美元下跌即意味着黃金價格的上升,其相關係數高達-0.9左右。2001年以來美元貶值的格局,奠定黃金價格持續上漲的趨勢。

二、美元匯率與原油價格

原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實物商品之一,作爲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原油價格歷來和美元匯率是緊密掛鉤,其交割和計價基本都是用美元來結算,所以美元匯率也會對原油價格產生影響。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就是歐佩克國際油價大漲,同時伴隨着美元匯率的大幅下滑。這體現了作爲石油計價單位的美元價值的下降。原油作爲戰略工業品,其受基本的供求關係的影響很大。原油價格的波動受衆多的因素影響,除政治,經濟,天氣之外,美元匯率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

原油與美元的關係同黃金與美元匯率的關係有所不同。黃金的價格受美元匯率的影響。原油的價格和美元價格更體現出一種互動的關係。原油價格上漲,世界經濟都會受到影響,包括美國這個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費國。原油價格上漲所帶來的通漲壓力會給美元帶來貶值壓力,而美元貶值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也隨之上調。當然,反過來,油價下降,對經濟是個好的信號,人們對美國經濟有信心又會推高美元匯率,導致油價進一步下調。據專家估算,原油價格和美元匯率之間的相關係數是-0.7。也就是說,高油價往往和弱勢美元同時出現。當前的全球經濟失衡的一大表現就是美國存在鉅額財政赤字和經常項目赤字的雙重赤字格局,美元存在着中長期大幅貶值趨勢。如果美元貶值的預期不能消除,那麼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格局將有望持續下去。

上圖是1992年1月到2007年7月期間,美元指數和美國原油價格之間的走勢圖: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美元和原油價格是呈現一種負相關的關係,這種趨勢到了2001年以後更加明顯。從2001年到2007年,美元指數從120一直回落到80附近,美元跌幅達30%;而原油價格從20美元一直漲到最高接近78美元,漲幅達到了290%。油價上漲與美元貶值緊密聯繫,伴隨着美元的持續弱勢,國際原油價格有望在今年夏季衝擊歷史新高。

三、美元匯率與CRB指數

CRB指數是美國商品研究局所推出的以一攬子商品爲基礎而計算出來的反映美國商品價格波動的指數,對世界商品市場有指標性意義。CRB指數包含有:CRB期貨物價指數、CRB期貨分類指數及CRB現貨物價指數,其中CRB期貨物價指數對目前期貨市場的影響最大。美元指數與CRB的相關係數爲-0.578,反向中度相關。

2001年以來美元的大幅貶值帶來了全球商品期貨價格的扶搖直上,“商品牛市”蔚爲壯觀。疲弱的美元匯率撬動了全球商品市場的價格,全球長期低利率政策造成的世界性貨幣資本流動性氾濫,導致了投資者把大量的資金投資到了商品市場中,全球商品市場價格尤其是原材料市場價格出現了令人瞪目的上漲行情。美元全面走弱,與此相伴的是基本金屬及原油均創出了歷史新高,貴金屬黃金創出了25年來的新高,以反映一攬子商品價格變動趨勢的CRB指數也創出了近25年來的新高。

從上圖看,對國際商品價格具有主要引導作用的美國CRB指數(大宗商品指數),從2001年11月至2006年5月,CRB已基本完成55個月的中循環上升期。結合本輪自2001年底開始的商品市場中期上升趨勢行情看,商品市場完整地追隨了美元指數的中期下跌趨勢段,且由於市場在該趨勢段作出了正常反應。在經過沖高遇阻後的價格回調期,伴隨着美元的進一步下滑,目前CRB指數出現反彈趨勢,意味着新一輪價格調整週期已經展開。預期美元將可能在今年第三季度下探歷史低位,CRB指數上升試探新高,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四、美元貶值與商品牛市

2001年以來全球商品市場迎來一波歷史性的牛市。消費快速增長帶來的供給緊張局面爲市場上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全球長期低利率政策造成的世界性貨幣資本流動性氾濫以及美國“雙赤字”導致的美元貶值,則成爲本輪牛市的強勁助推劑。美元匯率是影響世界商品價格的核心因素之一,黃金、原油、基本金屬等重要戰略物資的價格都同美元匯率有很大的關係,商品價格的走高與美元下跌疲軟是相輔相成的。總的來說,20世紀70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本位向多種貨幣體系轉化,美元趨於貶值,而其它商品價格在上漲,商品市場的大牛市就是這種趨勢的重要體現。特別是進入21世紀,能源市場、黃金白銀、金屬市場、軟商品市場等都出現了100%-300%的暴漲,其升幅遠比美元跌幅要大。這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人們對美元信心的下降。這歸功於美國在世界經濟地位的動搖和歐元作爲強有力的競爭者出現。自從2001年以來,反映美元兌西方主要貨幣匯率變動的美元指數已經形成明顯的下跌趨勢。美元指數從2001年7月初的121.02下跌至2007年7月初的最低點80.60,累計下跌幅度達到34%,強勢美元政策在事實上已被弱勢美元所取代。美元的貶值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這種效應表現爲:

首先,直接效應。僅僅考慮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貶值,由於原油、黃金、銅等基本上以美元標價,美元貶值本身直接導致這些商品價格上漲,不考慮其他相關因素,美元貶值多少,資源類商品就上漲多少。

其次,美元貶值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美元資產不斷向其他資產轉移的過程,但是,在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超過65%,歐元接近25%,日元僅6%。由於歐元與日元還挑不起外匯儲備大梁,必然迫使美元多渠道分流,導致美元的持有者將部分美元轉換成其他貨幣或者資產。其中又分爲兩種情況:其一是美元直接流向仍以美元標價的資產,包括金融資產和商品資產,前者如股市、債券等。近期美國股市屢創新高就是美元資產持續流入的表現;同時也導致在美元資產範圍內轉向實物資產的比例上升,尤其是轉向資源類商品市場的資金大幅增加,從而推動資源類商品價格上漲。其二是美元向其他非美元的貨幣如歐元、日元等轉移。但是,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歐元以及日元都不具備與美元抗衡的實力,導致世界金融市場震盪。以中國爲代表的亞洲經濟經過近20多年發展,積累了大量貨幣財富,中國、日本的外匯儲備已達2萬多億美元,世界上已經有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近幾年,多種商品大幅上漲,尤其是原油大幅上漲,產油國積累了大量石油美元。爲了保值,這些貨幣中必然有部分在轉移流動,就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過多的流動性,美元也在不斷地絕對貶值。在美元轉向其他貨幣時,全球將不可避免地進入通脹時代。

第三,貨幣的絕對貶值。一方面美元在貶值過程中引發通貨膨脹,另一方面,由於全球經濟的高速增長,而經濟高速增長通常伴隨着通貨膨脹,這兩種因素加起來帶來的通貨膨脹及其預期,必然導致商品價格上漲。同時,由於目前世界各國都使用紙幣,全球通脹就不可避免。而通貨膨脹有助於吸收美元的過多投放,這也就導致黃金、原油、基本金屬以及農產品(16.75,-0.59,-3.40%)等衆多商品大幅上漲。這與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情況非常相似。因此,全球通漲不僅是美元貶值的結果,也是黃金等衆多大宗商品上漲的原因之一。這樣黃金、原油、基本金屬可以保值的金融屬性就突顯出來。

第四,美元貶值本身會導致市場有繼續貶值的預期,同時美元貶值也帶來通貨膨脹預期,這種預期會使人們的行爲帶有自我加強的作用,這都會在短期內加速其貶值過程,也就使更多資金轉移到黃金、原油、基本金屬等資源類商品市場上來。不可否認,由於心理預期的作用,導致人們在金融市場上的行爲過激,因此短期內價格常有走過頭表現。

五、美元貶值是大趨勢

需要強調的是,美元貶值只是現象,而國際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纔是本質原因。實際上,國際金融市場就是財富大轉移而重新分配財富的市場。地緣政治因素的不穩定導致原油價格大漲,而目前世界金融體系的不穩定,世界貨幣體系面臨新的重大變革,正處在大震盪趨勢之中。這就是國際貨幣體系正處在由“春秋”到“戰國”的過渡時期。

上個世紀國際貨幣體系經歷了三大變化:金本位制—美元本位(佈雷頓森林體系)—“一超多強”的貨幣制度(牙買加體系)。而目前正在向多強並存的貨幣體系過渡。這種貨幣的大流動,導致金融市場的大震盪。實際上,自歐元誕生以來,各國央行,包括新興市場經濟體央行,不斷增加歐元儲備,對改變美元單一強勢地位、促進國際金融格局平衡也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所佔比例在25%左右,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歐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重要性的增強,有利於進一步削弱美元的霸權地位。而中國的1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未來時期以及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將導致人民幣加快升值步伐,最終使人民幣成爲國際儲備貨幣中的一員。

現在,國際貨幣體系正處在由“春秋”(美元一霸)到“戰國”(多種貨幣共同成爲儲備貨幣)的過渡時期,與上次不同的是,當時美元僅僅是與黃金脫鉤,但還是處於霸主地位,而這次美元的霸主地位很可能將被極大削弱,因此美元被其他資產取代的程度可能還要強於上一次,而時間也是漫長的,這樣黃金、原油、基本金屬等資源性資產的升值也將是長期的、反覆的過程。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 「地税印花税怎么算」谁能给我讲解一下美元和指数的关系?
  • 「炒股指标哪个最好用」香港炒股一般是用什么软件?
  • 「广发债券」股票一般看哪些线图?
  • 「11超日债」通货膨胀,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 银行和证券【公告精选】仁信新材:公司通过比亚迪供应商现场审核;福耀玻璃:拟在合肥设子公司 57.5亿元投建汽车安全玻璃等项目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