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統計顯示,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後期(2022年12月-2023年4月期間),有5成左右香港居民感染過新冠。其中,近2成左右新冠感染者出現超過2個月的長新冠症狀,這些有持續性症狀的新冠感染者中有1/3認爲長新冠對生活造成困擾。
30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發佈《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8號報告書》(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2022年12月-2023年4月期間,香港居民中“曾經感染 2019 冠狀病毒病的人士數目”爲3617000人,佔總人口數的52.1%。
回顧2019年以來港府發佈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上述報告系首次將長新冠列入居民統計調查的監測範疇。
根據去年底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人員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文章,依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標準,“長新冠”(PACS,COVID-19急性期後綜合徵)納入標準爲確診新冠感染後,14種相關症狀中至少有一種持續≥4周,這些症狀包括疲勞、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失眠、情緒障礙、脫髮、呼吸急促、咳嗽、無法運動、胸痛、肌肉痛、關節痛、胃腸道不適或全身不適。
前述統計將長新冠的選定症狀進一步框定爲“疲倦、氣促、認知功能障礙、頭痛、胸痛、關節痛”等類別。
報告顯示,在統計時至少三個月前曾經感染新冠病毒的香港居民中,約526800人(18.4%)持續超過兩個月出現選定症狀,而該些症狀不能夠被醫生的其他診斷作解釋。他們當中約三分之二認爲該些症狀沒有影響其日常生活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可以接受,而其餘約三分之一認爲症狀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
是否罹患長新冠,與性別因素關聯不大。報告發現,按性別分析,女性新冠感染者中出現長新冠症狀的比率略高於男性的16.0%,爲20.7%。
但長新冠症狀的出現比率與年齡增長顯示出正相關關係。具體而言,45-54 歲人士的出現比率爲 20.2%;55-64 歲人士爲 22.6%;65 歲及以上人士則爲 24.8%。感染新冠病毒後持續出現選定症狀的人士的年齡中位數爲 52歲。
患有基礎慢病也會增加罹患長新冠風險。報告發現,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士有較高比率,其中出現前述選定長新冠症狀的達到26.8%,而沒有慢性疾病的人士中,出現前述長新冠症狀的爲14.8%。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作爲“全球人口預期壽命最長”的地區,其慢病人口占比隨着老齡化的增加而保持高位。根據報告,香港55 – 64歲的人羣中,有43.6%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礎慢病,而在≥65歲的高齡老人中,患有基礎慢病的比例則達到73.9%。
幫企客致力於爲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瞭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
最新评论